电商代运营-“白发愚翁”自掏千万搞研发,让这种国产水果打破洋品牌“垄断”
电商代运营-“白发愚翁”自掏千万搞研发,让这种国产水果打破洋品牌“垄断”
半年,李晓阳头发全白了。
他也才48岁,今年5月,有人见他时,还一头乌发。说起这变故,有心事,有家事,但更多是和即食猕猴桃有关。
2020年很对他很特殊,潜心钻研11年的猕猴桃采后处理技术(简称后熟技术),就要以即食猕猴桃的产品,经受市场检验,“相当于你自学11年,参加一次人生的大考。”
一家三代人,和猕猴桃相处了40年,他被身边朋友称为猕猴桃届的“愚公”,也有行内人说他是骗子,“研究出即食猕猴桃?就凭你?”
直到10月份,即食猕猴桃在全国多个城市的盒马店上市,日销量在一个月内不可思议地翻了12倍,甚至很多门店销量超过一直雄居国内市场多年的国外品牌。
在猕猴桃市场,一直就是“外国的月亮圆”,这就是现状。而猕猴桃这种水果的发源地,是中国。
李晓阳看到了打破这个窘境的希望,靠一己之力显然不行,他找到了盒马和阿里巴巴数字农业,只有和他们联合,从农民的种植端建立标准,让猕猴桃在农民那优价,在消费者那优质,才能真正改变这个行业,让中国猕猴桃配得上发源地这个称号。
“白头发也黑不回去了,就像人生没有回头路,只有向前迈。”
李晓阳说,这个“愚公”,他当定了。
怪人
在很多身边人的印象中,第一次见李晓阳,都觉得这是个怪人。
有商家找他,让他帮忙收猕猴桃,李晓阳一进种植区,就甩出一句话:“这的果一颗都不要。”
有人找他谈合作,给他讲市场前景、合作模式,他爱理不理,最后来了句:“我不种猕猴桃。”
后来才跟身边人说起,那块地的板结化很严重,产不出好果子;那个人想靠猕猴桃挣快钱,“看不上”。
他不是整天面朝黄土的农民,也不是著作等身的学院派专家,不算是地地道道的商人,和谁走得都不近。但大家有一点共识,他懂猕猴桃。
11月9日,陕西省扶风县,李晓阳的猕猴桃仓库里,几十名工人正忙着分选和包装,有名工人手快,掂着一颗果子轻轻甩进筐里,被李晓阳看见了:“要轻拿轻放,你再这样,明天不用来了。”
一边走还一边碎碎念,“她(工人)不善待(果子)”。
李晓阳是西安人。此时正是猕猴桃销售季,他所在的陕西,也是中国的猕猴桃种植大省。《2020中国猕猴桃产业发展报告》中显示:陕西省猕猴桃产业全国排名第一,规模约占全国的40%。
我国也是全球猕猴桃种植面积和产量最大的国家。截至2019年底,全国猕猴桃栽培面积436万亩,总产量300万吨。
一连串的“第一”没有让李晓阳兴奋,“那为什么在中国卖得最好的是国外品牌?”
另一组数据拉开了现实的差距:单位面积产值,著名的新西兰品牌佳沛约是中国的15倍,一个新西兰猕农创造的收益,约等于75个中国猕农创造的收益。
问题到底出在哪儿?
李晓阳一家三代种植猕猴桃,他是第二代,上世纪八十年代,父亲是陕西省第一批把野生猕猴桃资源调查及驯化的技术人员。
父亲当年种得好,省内外朋友都来参观请教猕猴桃种植技术,热心手把手教猕猴桃嫁接技术;八十年代初受北京市房山区农委专门邀请父亲去做栽培讲座。
在李晓阳儿时的记忆里,“家里只要几个果子熟了,满屋子都飘香,现在时代进步、技术发展了,果子却没有了那时的果香。”
“父亲希望我也是一把好手。”李晓阳说,他这些年的执着,也和父亲当年的荣耀有直接关系。
痴人
李晓阳回忆,15年前,父亲就想一个问题,为什么老百姓买猕猴桃都得放一段时间,而不是直接就能吃,“水果禁不起这么等啊”。
父亲的问题,也成了李晓阳后来的课题——研究出一种技术,让消费者买回去就能直接吃。
而进入中国市场的新西兰品牌佳沛,不但口感好,而且买后即食。李晓阳研究后发现,佳沛从研发、种植、采收、冷链等环节的标准化做得很精细,人家算好了运到中国行程上耗费的时间;反观中国的猕猴桃行业,种植端粗放、原始,农民觉得果子只要长得大就能卖得好,滥用膨大剂、硬化剂;储藏环节没标准,采摘时间随意,把后熟的等待时间转嫁给消费者。
在他眼里,压在猕猴桃行业有三座大山:桃子不好吃、外国货垄断、果农不挣钱。
他开始了漫长的研发之旅。
这些年里最难的事就是,没有任何可供参考的资料,没人指导,没有工具。一无所有,也一无所知。
李晓阳开始买书、找资料、记笔记,托朋友从国外买实验仪器,做实验——目的是精准计算出前期种植和采摘后期冷藏和整个供应链的关系,算出那个时间。
他开始用自家成吨的猕猴桃做实验,一个批次实验就要用上千斤——要做实验,基数很重要,以后如果想大批量被市场应用,“一千斤成功了,几万斤是否也成功?”容不得侥幸和闪失。他找大学院校,找不同机构做检测。
妻子不理解,明明可以卖上好价钱的果子,都被他用小刀一个个切了。
有一年,妻子趁他不在,偷偷把几吨用来做实验的果子卖了。李晓阳知道后,气得三天没回家,手机关机。
李晓阳说,一年里就那几个月,如果实验失败了,就得再等一整年,而这,很大程度上意味着从头再来。
他自己也承认,研发的这11年里,“后来到了走火入魔的程度”。
每天清晨和深夜最适合猕猴桃做实验,猕猴桃对气味很敏感,抽烟、饮酒、化妆的人,更不能进他的冷库。
记录不同品种猕猴桃数据和参数的时间,大多在后半夜,李晓阳回忆,有一天,他写光了三支水笔。有些灵感在浅睡中产生,他就在枕边放个便签本。
回想这些年,失败过无数次,有时压力大,无法跟人倾诉,公司运营李君海见过,李晓阳独自在车里大吼大叫,猛砸方向盘。为了攻克即食猕猴桃技术,一个人跑到深山一呆就是一天,总结分析数据、回来一头扎到冷库,一待就是十几个小时的试验。
“也至少有1000次小小的进步,我都把它们记录下来总结分析不断探索。”正是这一点点收获,鼓励他一年年重头再来。
李晓阳算过一笔账,这些年做研究投入的钱,至少有上千万元。
早年家境殷实,上世纪八十年代,家里有五十亩猕猴桃果园、万元户是让人羡慕的家庭,那时李晓阳家就有20万家底。而这几年,为了搞研究,他还朝同学、朋友借了很多钱,现在还欠着不少外债。
2020年9月底,联合研发的即食猕猴桃装车出发前,李晓阳(中)和阿里巴巴数字农业项目负责人王炜(右)合影
合伙人
一部叫《中国合伙人》的电影,给了李晓阳启发。他意识到,光是靠自己埋头搞研发,不能改变行业,互联网时代,应该找志同道合的人,一起往前走。
可先要想清楚,“志”是什么?“道”在哪里?
李晓阳说,他初心一直没变:我从不否认要通过猕猴桃挣钱,但我更想挣能改变行业现状、有价值的钱。
恰巧,阿里巴巴数字农业团队找上了门。项目负责人王炜告诉李晓阳,这些年,阿里巴巴在中国多个乡村栽下种子,数字农业的种子。
很多乡村有很好的农货,但缺乏从农产品进化到商品的稳定性和标准化。数字农业一直在农民的生产端做指导,希望用订单农业的方式反哺生产端,建立起好品质的标准,而主打优质商品的盒马,则是订单农业最合适的载体。
数字化的生产、供应链、销售,正和李晓阳需要的不谋而合。而李晓阳也在西安看到,中国西北规模最大的阿里巴巴数字农业集运加工中心,全自动化的生产线也建立起来。“确实是真金白银地为农产品、为农村做投入。”
李晓阳决定和盒马、阿里数农合作,双方把经验共享,联合为猕猴桃后熟技术设立标准,做出即食猕猴桃。
标准涉及猕猴桃的种植、采收、储藏、品控、分级、运输等一整套体系。
比如种植环节,每颗猕猴桃全年必须晒够1100个小时的太阳,每两个枝条之间不少于30公分,每两个果子之间不少于10公分,保证营养。
采摘环节,从猕猴桃开花到采摘,早熟品种不少于135天,晚熟品种不少于160天。采摘时,猕猴桃糖度不低于8度,硬度不低于每平方厘米20公斤,干物质不低于18%。
从采摘到进入预冷库,不能超过6小时。
运输全程冷链,控温在3至5摄氏度,经过升糖的猕猴桃,到消费者手中不低于18度,一般在20度以上。
总结起来,一颗猕猴桃从在藤上到消费者手上,处处离不开标准化的数据。
而即食猕猴桃这样的标准,以前在行业中尚属空白。
位于西安的阿里巴巴数字农业集运加工中心内,食品安全检测室内,工作人员正在对水果做安全指标测试
见证者
合作历时半年,李晓阳团队和阿里巴巴一起见证着整个行业,从头到尾的一点点变化。
李晓阳负责整合猕猴桃种植的农户,农户几十年来的粗放种植,要想改变不是易事,为了不让农户滥用膨大剂,李晓阳自己配好肥料,给众多农户一一送上门,免费使用。
阿里巴巴数字农业和盒马团队,抽出37个人,在上市前对即食猕猴桃做试吃员,不同时段,总计试吃超过1700次,平均每人接近50次。一位女同事说,试吃到最后,见到猕猴桃就捂嘴想吐,她老公还误以为妻子怀孕了。
今年10月初,数字农业出品的即食猕猴桃,在全国七座城市的盒马门店上市,据盒马方面介绍,10月的第三周,该款猕猴桃在多家门店复购率排名第一。
双方也一起见证着农民端的变化,李晓阳说,用数字农业的方式种果子,陕西有800至1000户农民,每亩地猕猴桃增产10%,翠香品种的猕猴桃平均每亩可增收1500至2000元。农民增收的根本是:商品果率提高25%以上。
对于农民来说,谁、用什么样的方式能让我们挣到钱,我们就跟着谁(什么方式)种。
阿里巴巴数字农业项目负责人王炜说,今年即食猕猴桃经受住了市场的考验,未来不代表一劳永逸,但是更大的空间在于,未来,教会更多农民按标准去种植,盒马根据消费大数据提前锁定收购价格,让农民不愁销路,真正地实现订单农业。
李晓阳感觉,完成了当年对父亲的承诺。
“猕猴桃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?”
面对这样的提问,李晓阳回答,像家人,这么多年,猕猴桃有生命,有呼吸,有自己的喜恶,对它要知冷知热,要去了解它,走进它的世界,如果单纯的只是把它当做商品,那永远做不好,也改变不了这个行业。
我只是想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,给国产猕猴桃代言。
虽然和国外知名猕猴桃还有很大差距,但李晓阳说,这次即食猕猴桃的上市,就像吹响一个追赶、看齐目标的号角。“如果和阿里持续合作,两三年内,把猕猴桃整个链路更紧密地衔接、完善,我相信,我们中国的猕猴桃品质,完全可以超过那些国际大牌。”
“到那时,对得起我这白发了。”他摸着头,笑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