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8257175696(微信)
QQ:1103119110
工作时间:9:00-18:00
欢迎咨询

淘宝外包-转型做电商还是坚持做内容,公会一定要成为全能型选手吗?

淘宝外包-转型做电商还是坚持做内容,公会一定要成为全能型选手吗?

随着直播电商行业的红火,越来越多公会、主播也投身到电商带货的浪潮中。

传统的秀场机构有的已经转型,有的还在观望,是转型做电商还是坚持做内容?公会正被迫成为全能型选手吗?

在义乌峰会上,多位公会机构的CEO齐聚一堂,共同探讨直播电商冲击下的行业新变化。

以下是关于机构圆桌会议整理——


嘉宾名单

思凯文化CEO吴永荣

华星兄弟董事长骆文军

琴岛传媒CEO刘臻

话社娱乐CEO蓝小天

创壹视频CEO梁子康

娱加娱乐副总裁宋黎明

01

行业的震动

宋黎明:今年传统秀场平台被短视频平台挤压,短视频平台可能对直播电商有流量倾斜,对秀场公会来说,我们其实都感受到了共同的压力。请问一下各位老板,从机构的角度出发,大家在2020年最大的感受是什么?以及行业最大的震动是什么?

梁子康:我们今年感觉到,形势一直在变化,我可以从几个维度来分享一下。

首先,我们觉得最大的变化是资本市场在变,这点我们每天都可以看到,包括薇娅跟梦洁的合作,李佳琦跟新文化的合作,包括昨天罗永浩公司传出被收购的消息。其实,资本市场是从一级市场联动到二级市场,直播带货的事情在接下来很长的时间里,会变成直播带股。

资本市场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发生很多变化,在公司的估值方面也会发生很多变化。

平台端今年也发生很大的变化。去年他们只是说要布局,今年是全程矩阵化布局。他们想要品效可以,同时还要视效,做出的东西要很有逼格,制作精良。

机构端的话,譬如说,从普通的短视频达人,做成KOL,毫不犹豫地杀入直播带货;传统做签约类的公司,现在做直播孵化基地;有一些原来做电商基因的机构,现在去布局供应链。

还有一些MCN公司,为了避免市场变化太快到处布局,每个地方又做代运营,又做红人孵化等等。

骆文军:第一,平台方。随着千播大战各个平台的退去,进入比较稳定的局面之后,从平台自身的角度出发,一定会抓利润。第二,平台业务多了,以前就是分成,现在环比增长、各种各样的签约条件很多。

从用户角度出发,短视频、直播电商的出现。现在的带货都是娱乐向的,表演系的,主播不仅仅是带货,也在娱乐。所以说,用户有很多选择。

第三,我们做公会的,这一行难度太低了,如果是用生产方式或生产力来评价的话,是初级的生产力,主播播得好不好不重要,能挣钱就行。在大浪淘沙的互联网,一日千里的竞争中,我们一定是弱势方。

所以说,我们要提高服务,让我们自己更加多元,在某一个类目做得更好一点,或者说是深耕某一个平台,而不是哪里有机会就往哪里跑。

刘臻:2020年是困难和机遇并存的一年。我们在业绩方面有一些下滑,原来可能一个月能挣几十百来万,现在因为疫情原因在亏钱。

机遇就是电商,不光是各行各业都在努力把这个东西做好,还有很多政府对电商行业有很大的扶持,包括补贴、办公场地等,一系列税收上都有很大扶持。这对于很多想在电商行业创业的人才来说,提供了很好的方向。

困难与机遇面前,带来了很多挑战。直播行业门槛比较低,但是通过这几年的发展,如果真正想把这个行业做好,其实需要在细分领域上更努力。

这个行业到现在,我觉得越来越多的挑战,都是后续的精细化运营,以及更好地提升整体素质层面。2020年还是充满信心的,秀场下滑的同时,怎么样把电商做起来?怎么样进一步提升公司内部员工和管理层的能力?我还是很有信心的。

吴永荣:关于秀场直播,整个社会的舆论环境、大家对我们这个行业的看法,随着短视频和电商直播结合之后,其实是大有改观的。学校也好,各个单位、政府机关也好,对我们都有很大改变。从招聘角度以及业务拓展的角度来说,都获得了很多正向提升。

但是我的不同看法是什么呢?疫情刚刚有好转的苗头,我们就停止放假回公司上班了。我当时的判断是,有可能艺人会出现爆炸式增长,最后的结果也确实是这样。我们当时提出来,中长期来看,一定会出现用户消费能力下降的问题,后面就不一样了。

舆论环境变好之后,会造成两个问题。一个是我们在打明牌,整个社会都在关注我们,我们没有什么秘密可言,还有一个就是乱打牌。

“思凯”一直是以线下实体为基础来发展业务的,我们的艺人大部分是到线下上班的。疫情导致实体主播都回不来了,于是他们都变成了线上的,我们也变成了线上的管理方式,同时也开始承接更多的线上主播。

02

为什么做直播电商?

宋黎明:直播加才艺等于秀场,直播加带货是电商。不管是做秀场公会还是做短视频机构,我们今天台上有的机构已经开始在布局了。我们娱加也是,去年就开始说做直播电商,今年真正地入局。

有几方面的原因,一是因为疫情,二是行业监管倒逼我们转型,三是因为我们在广州有货源上的优势。所以我们顺应大势,破局做了电商,目前主就是在快手和抖音,我们在广州直播节的时候,三天做出了4000多万的销售额。

但我们其实也是电商新人,今天也请秀场的几个机构老板们再分享一下,你们已经开始做直播电商这一块了,是怎么看电商机会呢?

吴永荣:电商直播、直播电商,这个东西不是新东西,可能在座的各位在还没有这个词的时候,都干过所谓的电商直播,只不过是现在用了一个词叫“电商直播”。

我2014年做直播的时候,就往电商直播探索了一下,然后被蛇咬了,十年怕井绳,所以到2019年才重新启动这个项目。

我觉得电商在尝试很多模式,逻辑有没有被跑通还是有疑问的。然后是广告投放,前期好像有一些人挣到钱了,当市场充分竞争之后,便是一个肯定亏钱的生意。

所以,一定要有自己在别的地方产生价值的能力。电商还会有更多创新方式,让我们去探索,我只能说“思凯”会在这条路上坚持走下去,但没有绝对成功的模式跟大家分享。

蓝小天:我们2013年、2014年的时候就有一些尝试,其次,我们是2016年淘宝第一批直播机构。今天现场做秀场公会的,我个人想说几点。第一点,我不建议大家盲目地从秀场转电商,但大家可以去了解、可以去探索、可以去学习。

因为我觉得电商的出现,就是我们做秀场的一个变现渠道,只是给我们增添了一种方式,我们的主流战场,还是应该在孵化IP上、直播上。如果找到我们卖货,我们的艺人也愿意卖,从打赏主播变成带货主播,播几场是没问题的,因为他有庞大的粉丝基础。

但我个人倾向于,打造好成熟的运营团队,孵化有内容的达人,之后再建立整体的商务多元化变现渠道,电商会成为主播收入和公司收入其中的一项来源。

现在有新生态、新业态的出现,我们必须要了解它、探索它、学习它,从而把它更好地融入到秀场机构中,这个是没问题的。

最后我再跟大家说一下,我觉得电商也好,短视频也好,秀场也好,一定要心无旁鹜的攻主业,先把自己的运营团队做好,把自己现有的事情升级,然后去拥抱这个变化。

梁子康:我们作为一家专门孵化IP的公司,我的想法可能和蓝总很类似,如果你是做短视频的达人,短视频KOL,我建议不要太轻易地去直接深入电商。最核心的点,还是要找到核心竞争力,在核心上深挖。

我举个例子,今年上半年有很多朋友,很多大的KOL,从他本身来说,他的品牌属性,他的调性,广告收入还是不错的。而电商和广告类的流量变现是有差距的,但他还是去做了直播带货。最后是什么样的结果?可能流水还不错,但是整体做下来之后就没有利润了。

他发现做了直播带货后,短视频的流量没有了,刚开始每一条视频都是几百万上千万的播放,直播一两个月后,变成了几万几十万的播放。如果粉丝不是极度讨厌这个主播,作为一个千万级的主播,是不可能到这个程度的。他直接杀入电商市场,他的粉丝已经对他的账号非常厌恶,才让他的视频没有任何网曝率。

我的建议是,需要谨慎,要考虑清楚我们以什么样的方式切入电商,在此基础上,我们肯定是希望,从整个内容上把它打穿,贯穿市场之后,再跟优质IP进行合作。

骆文军:我们“华星”今年的电商业务都是我自己在负责。从长远来看,任何平台,到了一定的生态变现之后,都会追求自身的利益。我们反过来说电商直播,以前做秀场的时候也不用买流量,现在你得买流量,哪怕是大IP也得买流量,这个流量就是要钱了。

以前的秀场,一个人就能服务一个主播,甚至一个人服务多个主播,现在不一样了,需要一个团队来服务一个主播。在前期需要准备很多工作,跑供应链、选品,还要去feed流、dou+去投放,专业化需求非常大。

我们看全国各地很多电商基地,场地其实有政府扶持出不了多少钱,真正花大钱的是人力成本。我做了这么长时间,有的时候也深刻觉得自己能力不行,是不是自己的公司没办法做这一块业务?

疫情之后,差不多跑了大半年,我们现在还处于团队基本上成型的阶段。一个专业的团队是靠几十场,甚至几百场的运营烧出来的。这是我自己的工作经验。

宋黎明:感谢骆总,因为我们也做直播电商半年多了,他刚刚说的,我也有很多感触。秀场一个经纪人可能管几十号主播,而一个电商主播的团队,至少在15人左右。服务一个主播,有买手团队,有运营、售后、仓储等,这一块确实是挺重的。电商和秀场之间的区别还是挺明显的,链条更长,对机构运营能力的要求是不同的。

刘臻:秀场主播直接转电商是有一定难度的,这是我们踩过的坑,或者说是一段弯路。我们很早就提过我们想做电商,但头部的网红自己不是很愿意做,直接打赏礼物更加方便快捷,一台跑车就是100块。一件衣服的进货成本是100,他可能会想,你这个到底是真的假的。其次也会面临退货率等问题。

秀场主播去做电商难度比较大,除非主播有非常强烈的做电商意识,或者是平台来推动。抖音打造罗永浩,也是想利用罗永浩事件告诉大家,我们抖音要重点来做直播电商了。从“琴岛”的电商来讲,我们目前做得比较好的是抖音和快手,抖音试点了,快手我们也准备加大力度。

对我们来讲,首先还是流量的获取问题,就是花钱去买,具体有多少的转换率不知道,它的价格成本也是比较高的。所以,我们将更多重点放在了内容制作方面。我们打造的两个号,投入了很多的人力和物力,通过内容打造粉丝的积累,降低我们人员和场地之外的一些成本。

我个人的建议就是,电商入局有一定风险,不能盲目拿秀场主播来转。它的成本费用和团队的精细化,对团队的要求非常严格,我希望还是尽量选好发展方向,我们之前也入局过淘宝直播,入局比较晚,也是以失败告终。

目前也是建议大家,优先考虑抖音和快手,我建议大家优先做内容,可以降低获客成本,获取流量成本。在内容制作方面,我们尽量选择对的人,做好对的内容,符合他的人设和气质,在这个过程中,怎么样把粉丝转化率进一步地提升?根据粉丝的属性,再去找相应的厂商做相应的专场,其实效果还不错。这是我们今年做这个号的一些小感受。

宋黎明:非常感谢刘总的分享,他已经有标杆案例的带货主播,在平台的选取上面,也给到了大家比较多的干货分享。

我们在直播带货当中,也尝试过用游戏的头部主播去带货。成熟的平台用户,教育成本相对来说是更低的,如果是秀场平台或者其他平台,生态和规则不成熟,其实投入和产出的效率是非常低的。

我们也尝试过用秀场的流量直播带货,这些坑大家都已经共同踩过,在这里我们希望同行,要入局直播带货,大家可以多多交流。

03

直播电商怎么做?

宋黎明:刚刚说到了大家在电商上面的分享,包括一些心得体会。也说到了,我们作为机构要入局直播电商,已经尝试过流量主播很难转型。那我们到底要怎么去做?什么样的模式大家会比较看好?我们是做垂类的矩阵,还是彻底打通某一个垂类?如果说我们要入局直播电商,大家有没有好的模式和建议给到大家?

梁子康:我们现在的模式是,我刚才讲了20个品类里面,我们打通了一个垂类,就是创意垂类,在快手、抖音效果比较好。我们有50个后期人员都是影视后期人员,包括拍摄团队、执行团队,分成剪辑、三维、合成、配音、调色。

我们布局破圈的方式,横向发展,比较优质的IP遇到的问题是什么呢?他们的粉丝账号可能只有几十万,但他们每个人可以卖到上亿。他们的问题在于,投放流量可能会有点贵,可能要通过短视频和垂直人设的KOL重新定义他的内容。我把我的制作中台跟他们合作,我们的合作、合资,同时我自己的短视频达人,我们每个月大量的曝光,把我们这块多余的流量跟专业IP合作,这可能是我们的一个方式。

骆文军:我们的模式可能不太适合很多创业者,我们是完成了生态布局的,从一个达人的内容、广告、直播电商、游戏等等的变现,从去年就开始全面布局。

我们的理念是要打造出很多的专业电商团队,然后是供应链,我要把我的电商运营做到绝对的专业,把投买量也做到专业。再配上整个公司的生态,我们未来的目标对象肯定是全国比较头部的达人,未来我相信也会有很多达人会加入我们公司进行变现。

我们每个月的粉丝增长都是好几千万,这是我们“华星”的模式。如果说你想进入这一行,我觉得现在这个行业,确确实实对直播电商各个方面的要求特别高,我觉得大家可以找更多的人去合作。

我觉得孵化要有内容能力,要么你就是垂类,做内容孵化,变现交给其他人去做,要么就做运营,把电商上的变现做得更好,做到极致。如果说没有一定体量,最好不要所有事情都自己做。

宋黎明:杭州和义乌的整个直播电商氛围如此好,确实也与它整个生态的完善有关,包括供应链和运营这一块,我也是深有感触。

广州虽然是商贸之都,也有很多货源,但他们很多厂家还是停留在传统模式里面。直播电商的分工越来越精细,每一个领域里面我们都要找到自己的优势,包括供应链,包括每一个细分品类里的合作方,大家要强强联手,我觉得这一块骆总给到我们比较多的干货指导。蓝总这边也给大家一些建议吧。

蓝小天:是这样的,我没有什么建议,感觉我们一起交流下来,做电商的都在赔,都在赔有什么建议?告诉你们怎么赔吗?只是告诉你们别走弯路。

我今天真的想跟大家说一下,大家不断对标薇娅、李佳琦、辛巴、罗永浩,但是大家没有想到他们背后是举淘宝阿里堆起来的,举抖音之力堆起了罗永浩,辛巴是靠自己淌出来的血路,我们就不要拿他们对标了,因为我们做不了。

我接下来想说什么呢?直播短视频电商,这个行业能做吗?我们不要拿这些人举例,他成功了我们就可以成功吗?我自己有自己的产品,我以前是靠业务把产品卖出去,我现在的业务就是利用直播把产品卖出去,前提是我自己有货,自己有自己的产品。

我们义乌有那么好的供应链,我们现在的人均收入3000元或者4000元,义乌有这么好的优势,我们利用直播带货把人均工资水平提高一大截。我觉得这个才是电商真正的意义,而不是我要怎么样去做,我们只能说是多一种变现渠道。

其实我今天坐在这里,更多地是向大家普及,给大家多提供一种我们的创业方式,这个方式不是一夜暴富,不是对标谁,而是说我们有什么,我们通过先进的方式先迈出去。这是我个人认为的一种理念。

我更多地还是认为,首先做好自己的内容,之后不是去观望,而是去了解、探索。因为现在每个城市都在扶持电商主播,也在扶持短视频达人,也在扶持各种的MCN机构。

我个人认为还是要把我们的主次分清楚,其次是在现有的体系中,在自己能承受的范围之内进行发展。还是那句话,选对自己的品,真正理解直播带货属于哪些人。

其次,是拉高我们的供应链城市,这些想要从事这个行业的人,拉高他们的人均工资水平,而不是谁来了都行。大家一定要冷静地分析市场,中国市场有一个二八定律,直播带货一九定律都达不到,前10%的营业额,肯定覆盖了后90%的营业额,你们可以算这个账。做好直播公会也好,首先要选好品。

吴永荣:电商直播,它是电商+直播,还是直播+电商,决定了是哪个领域的人在从事这个项目。可能是做电商的人加上直播的工具想去做直播,也可能是做直播的人想和电商合作。

做直播的人更有选择,做电商的人必须要做直播,做直播的人不一定要做电商。直播的人有选择权,可以跳过一些坑。

还有一个比较重投入的,电商直播的风口,比如说原来在供应链,在电商方面做得已经很好的平台,他们有机会,原来已经拥有很多流量的,直播类流量的APP,他们比较有机会。全新的,完全脱离这两个,全部都是重新开始建的,新的、突然间冒出来的平台是没有的。

我们有许多可能培育一些中部主播,这样的机会是大把的。现在事实上,我们通过快手和抖音下,不需要很多粉丝和流量,也能卖货。但是他们更偏向于店铺,他不是明星、达人直播,更像是店铺直播。销售员的业务是品牌商必须要有的业务。

宋黎明:谢谢吴总。今天我们的议题是说转型做电商还是坚持做内容。对于现在的机构,如果做电商既要做人、做电商,还要做内容。其实大家都蛮多心得体会的,大家也意犹未尽,因为我们的电商都还在探索阶段。我们也都还在前进的道路上摸索。所以说,我们更多可能是给到大家我们踩过的坑,给到同行们一些建议。

是否要在电商的风口切入?刚刚大家也给到了一些诚恳的建议。我们要结合机构自己内部的情况,包括自己的团队,包括在当地是否有适合的基因,包括对平台的研究和了解,我觉得这个答案今天是很难得出的,也是百花齐放。

在直播电商的探索路上,大家可以赶上这个风口,一起乘风破浪,追上直播电商这一块的机遇。也可以视自己的情况而定,谢谢大家!